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731》全球上映,现象级排片占比99.7%:举报它的人,终未能如愿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为题材的电影《731》全球上映,引发全网关注。

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活体解剖、人体标本……

零下30℃冻僵手脚,沸水浇下撕下皮肤,只为研发“冻伤膏”;母亲紧抱婴儿关进毒气室,直到僵硬的手臂托成雕塑; 十二岁男孩被注射病毒后活剖,女军医晚年忏悔:“他睁着眼看我取内脏”……

二战期间,这支日本细菌战部队以哈尔滨为大本营实施了严重的反人类暴行。

但日本教科书却把这群人间恶魔写成“防疫部队”,无视那些铁笼里咬出牙印的木棍、地底挖出的乳牙,都在尖叫着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

可让人痛心的是,在电影上映前,屡次遭到举报,阻碍它上映。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在今天,我们要关注这部电影和背后的历史,因为:

那段血与泪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日军血证的罪行,也不容忘记。

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5098天、14年的浴血抗战,每一天都记录着中国人的不屈!我们要像记住我们的姓名一样,记住5098!

且电影上映的同时,从9月15日起,全国大中小学生也在同上一堂由教育部牵头的思政大课。



今天,我们想通过这部电影和这堂大课,和大家一起深入那段山河泣血的时光,看清日军 “文明” 表象下的狰狞面目;

也重拾每一个中国人于黑暗中汇聚的点点微光,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让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



1

“文明”的表象下

是滔天的罪行、是历史最黑暗的一页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的街头,没人知道,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下,藏着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特设监狱”——一座专门用来进行人体实验的人间地狱。

电影《731》没有回避这段黑暗历史,而是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把当年的罪恶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故事的起点,是小贩王永章的日常。他每天推着小车走街串巷,靠卖杂货养家糊口,和当时大多数老百姓一样,能安稳过日子,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可这份安稳,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被彻底打碎。那天,王永章和十几个路人被强行拽上卡车,车窗外的景象越来越偏僻,最后停在一栋挂着“防疫研究室”牌子的建筑前。

日军士兵笑着说,只要配合做些健康检查、参与防疫研究,过段时间就能回家。可他们不知道,这是一场永远走不出去的“骗局”。

进了“监狱”,第一个考验就是冻伤实验。寒冬腊月里,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王永章和其他受害者被绑在室外的木桩上,双手、双脚完全暴露在寒风中。

起初是刺骨的疼,接着皮肤慢慢变成青紫色,再后来就没了知觉——肢体正在一点点坏死。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不远处的观察室里,是日军研究人员的一句句“冻伤2小时,皮肤组织变硬”“冻伤4小时,出现水泡”。在他们眼里,这些活生生的人,只不过是用来收集“数据”的实验材料。

而比冻伤实验更残忍的,是毒气实验。被选中的人会被关进密闭的玻璃柜,日军从柜子下方的管道里注入不同种类的毒气,直到柜子里的人停止挣扎,他们才打开柜门,记录下毒气的“起效时间”。

有一次,柜子里是一对母子,孩子才五六岁,临死前还抓着母亲的衣角哭喊,可这声哭喊,没能唤醒日军哪怕一丝的良知。

最让人揪心的,是活体解剖。林素贤原本是当地医院的护士,会打针、会包扎,总想着帮人减轻痛苦。

可被抓进来后,她却成了日军解剖台上的“标本”。更让人心碎的是,当时她已经怀孕三个月。

解剖时,日军没有用任何麻醉,林素贤在清醒中感受着身体被切开的剧痛,她拼尽全力想护住肚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把胎儿和内脏一一取出,放进福尔马林瓶里。

这样的场景,在“特设监狱”里不是特例,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



图片来源网络

即便身处绝境,也有人没放弃反抗。杜存山是个年轻的矿工,被抓进来后,他偷偷和几个同伴约定,要把这里的真相传出去。

他们趁着放风的间隙,在墙角刻下 “731害人”的字样,还试图藏起日军实验用的记录纸。

可惜,他们的计划很快被发现,最后都被日军残忍杀害。虽然反抗失败了,但他们用生命留下的痕迹,成了揭露罪恶的重要证据。



图片来源网络

据史料记载,1940年日本731部队年度军费达1000万日元,按购买力换算相当于如今15至18亿人民币,在日本陆军中待遇最优:

军官食堂供应山珍海味、厨师定制菜谱,普通实验人员也享多道菜品套餐及酒水,生活奢靡远超日本国内精英。

但这层“文明”表象下,是滔天罪行:实验楼内,数千中国囚徒被标为 “马路大”(意为“原木”)沦为实验材料——未经麻醉被活体解剖、在零下几十度环境中反复冻伤解冻、在毒气舱中被记录毒气发作细节。

一边是酒肉享乐,一边是血肉炼狱,这种极致反差,暴露了日军侵略战争中的反人性疯狂,成为人类历史上无法抹去的黑暗印记。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导演赵林山花了整整十年时间。他不仅去哈尔滨平房区实地走访,还多次到日本,找当年参与过 731 部队的士兵了解情况,光是整理文献就超过了一百万字。



图片来源网络

主演姜武在拍摄冻伤实验戏份时,看着道具组做的“坏死肢体”,想起史料里的记载,当场红了眼,拍了三次才控制住情绪——这段历史的沉重,根本不需要刻意“演”。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战争不仅会摧毁家园,还会扭曲人性——那些原本可能是医生、学者的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变成了冷血的刽子手;

但同时,也有人在黑暗里坚守着良知,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的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曾经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承受了不该有的苦难。唯有铭记这段历史,才能守住和平,不让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2

“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

还有中国吗?”

“我们家有一个传家宝,是从我爷爷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一块树皮。我爷爷就是靠这些东西果腹,靠共产党人的意志支撑。”

当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拿出这块珍藏的树皮,缓缓道出背后的故事时,一段烽火岁月的记忆随之被唤醒,一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也直击人心。



图片来源网络

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撕裂沈阳城头的黎明,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东北大地的宁静;1937年,卢沟桥的硝烟笼罩着宛平城的上空,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局。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当亡国灭种的阴影逼近,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杨靖宇便是其中最坚定的斗士之一。

他原名马尚德,却以“靖宇”为号,立志平定寰宇、拯救家国。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间,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装备精良的日寇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

冰天雪地是他的战场,弹尽粮绝是他的常态。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没有粮食,他便以树皮、草根、棉絮果腹;没有弹药,他便凭借灵活的战术与敌人周旋。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饥饿与疲惫时刻侵蚀着他的身体,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保家卫国的决心,却如熊熊烈火般在他心中燃烧,支撑着他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与围剿。

面对日寇的劝降,杨靖宇发出了震聋发聩的追问:“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图片来源网络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孤身一人与日寇激战数日,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里面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时,连侵略者都为之震撼——他们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一个人在如此绝境中,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

如今,杨靖宇将军早已长眠,但那块见证了苦难与坚守的树皮,却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信物。

它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像杨靖宇这样的英雄,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它激励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3

“别看我们年纪小

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

当我们回望那段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岁月,最动人的篇章,莫过于“众志成城”四个大字。

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与信念写就的生命史诗,更是跨越代际、从未褪色的精神火炬。

提起抗日英雄赵一曼,人们总会想起她在刑场上的从容不屈,想起她留给儿子宁儿那封字字泣血的家书: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写于1936年8月2日的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一位母亲最深沉的爱与最坚定的信仰。



图片来源网络

彼时的赵一曼,明知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却把最后的力量化作对孩子的精神嘱托——她要让年幼的儿子知道,母亲的离去不是终点,而是为了守护更多家庭的团圆,为了让后代能在和平的阳光下成长。

这份“为国牺牲”的信念,既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更是抗日精神在家庭血脉中最初的传承。

赵一曼与孩子的故事,从来不是个例。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有的父母奔赴前线,将孩子托付给乡亲,只留下一句“等胜利了,我们就回来”;

有的家庭全员参战,老人送子、妻子送夫,年幼的孩子则在家乡传递消息、照顾伤员。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家庭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民族前路的火炬。而那些在战火中成长的孩子,更是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

他们或许不能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

有的在后方制作传单、缝制棉衣,有的在隐蔽战线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还有的跟着父母辗转各地,用歌声与故事鼓舞人心。

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的“我们万众一心”,这里的“万众”从来不是单一的群体。

它是浴血奋战的军队将士,是团结抗日的各党派人士,是携手同心的各族人民,更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

1938 年,上海《儿童生活》报发起“儿童救国”运动,无数孩子通过捐款、义卖、写慰问信等方式支援前线;



图片来源:《我家有个老兵》

同年,“西安旅行团”的21名少年儿童从西安出发,徒步穿越陕甘地区,一路宣传抗日主张,用脚步丈量着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用行动让“万众一心”有了更鲜活的注脚——爱国并非长大了才有,而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信念。

“别看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这句来自抗战时期儿童团歌的歌词,至今仍充满力量。它不仅是当年孩子们的心声,更是抗日精神代代相传的见证。

如今,战火早已远去,但那份 “众志成城、为国担当” 的精神,依然在我们身边延续。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九一八的警钟声仍在耳畔回响,731部队的罪证、赵一曼的家书、杨靖宇将军的树皮,这些镌刻着苦难与抗争的印记,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它们不是陈列在历史馆里的冰冷物件,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绝境中不低头的骨气,是危难时共赴险的勇气,更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志气。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伤痛,而是为了让先辈的牺牲有意义,让和平的火种永相传;我们缅怀先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他们的信仰中汲取力量。

今天,硝烟散尽,山河无恙;

今后,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上一篇:纪录片《烽火赤子心》讲述催人泪下的华侨抗战故事

下一篇:如果今年只看一部爱情片,我选这一部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